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式,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 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
  • 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 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
  • 《走進新課程 提高教學質量》

    《走進新課程 提高教學質量》

    作 者:楊 芳

    ? 獲2005年“重慶市技工教育第五屆教學、教研、教改論文評比” 三等獎。

    ? 獲2005年“重慶中專教學與科研研究會論文評選”二等獎。

    ? 獲2005年本校“教育、教學論文評選”二等獎。

    走進新課程 提高教學質量———淺談《電工學》教學

      [內容摘要] :對教育發展新的目標和要求,都要從教育改革入手,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改變培養的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育是關系國家、民族前途和命運的千秋大業,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走進新課程,投身于教改中去。

      中職教育,加強專業知識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形成扎實的電工理論基礎,是提高電工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保證和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

    [關鍵字]:中職教育 教學質量 電工學

      世紀之交,教育改革在世界范圍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對教育發展新的目標和要求,都要從教育改革入手,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改變培養的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育是關系國家、民族前途和命運的千秋大業,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走進新課程,投身于教改中去。

      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素質職教的實施。傳授電工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電工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實踐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讓學生會學習、會思考,并運用所學的電工知識和方法,初步學會分析和解決生活、生產以及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問題。

      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人的素質,開發人的潛能。人的素質和潛能是多層次、多類型的,其中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是最基礎、最核心的素質和潛能,他能夠發展并形成其他方面的素質和潛能。因此,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必須把培養、發展學生的素質和潛能作為重點。要使學生能從煙海般的讀物和瞬息萬變的信息中迅速獲取、使用所需的信息,關鍵就是要會“學習”。教學的重點應放在知識形成的思維過程上,通過問題提出的思維過程和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的暴露,把知識的發生、形成、探索過程重現出來,進行“仿真性”的教學,作為學生對知識作深層次的理解和思維方法的借鑒,基本技能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

      中職教育中,加強專業知識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形成扎實的電工理論基礎,是提高電工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保證和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經過長期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一些經驗,望大家指正。

    一、認真備課,注重效率,明確教學重難點

      不備課不得上講臺,這是教師工作的基本規矩,每一個做學問的人都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要認真準備每一節課,盡量加大課堂密度。提高語言藝術性,不說廢話,少說題外話,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最大收獲。教育要緊跟社會發展的腳步,教師要善于捕捉時代的氣息。備課要將某學科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與教材相緊密結合,如“觸電與急救”這一課,用5~10分鐘先讓學生討論:身邊的觸電事故常是怎樣發生的?如果你發現身邊的人觸電了,你敢去急救嗎?又該怎樣急救呢?如此課前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要經常聽取學生和老師們的意見,不斷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要根據學員練習的反饋信息及時安排調整備課的內容,以提高教學效果。

    二、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

      奧蘇伯爾認為:學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有關概念和經驗有很大關系。電工學科有其嚴密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大多數電工知識點都有其前期的基礎,后期的深化和發展。充分的課前準備是學生積極參與電工課堂教學的必要條件。因此,在電工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所學的知識作適當的"降格處理"。有的是把新知識通過難度下降,使新知識變成學生似曾相識的東西。如“部分電路歐姆定律”這一課,老師先讓學生回憶一下在中學學過的歐姆定律的內容是什么?絕大多數學生回答是U=IR。老師再在黑板上畫出一個U、I參考方向不一致的簡單電路,提問:U=IR (?)。 以此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有的是找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學生在學習電工中完全陌生的內容是很少見的,對學習的內容總是既感到熟悉,有感到陌生。要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比較中找出共同點與區別點,順利的完成正遷移,通過類似的探索解決新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特別是在中職教育中,更應該增加實踐與理論的聯系,實驗課、實習課相結合,畢竟現在的素質職教已經不能只是粉筆、黑板能解決的。《電工學》這門課程本來就很抽象,如:電路中的電流、電壓;磁體周圍的磁場等等。這些都是看不到的,需要自己動手做一些相關實驗來驗證。課堂教學是師生多邊的活動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在課堂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這種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實現了教、學、做相結合的引探教學法。教師必須帶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條件、創設情境、設置認知沖突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學生的參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而設置認知沖突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源泉,也是其積極參與思維學習的原因。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設置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如"自感"這一課的教學,先演示一白熾燈L1與電感串聯,另一白熾燈L2再與此電路并聯,由同一交流電源供電。電路接通時,L1、L2燈是否同時亮?電路斷開時,L1、L2是否同時熄滅?為什么?通過這樣設計,層層深入,不斷設置認知沖突,使學生的腦海中出現一連串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參與欲望。

    四、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

      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重視學生的情感、科學的態度和現代價值觀的形成。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同時又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這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個性差異畢竟存在,所以在課堂上必須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在教學中,針對各種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從實際出發,有題可做。

    五、要正確理解例題的講解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課本例題既是運用知識解題的精髓,也是思維訓練的典范。例題的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有畫龍點睛的作用。課堂教學中對例題一定要精選,明確講授例題的目的性:教會學生怎樣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去分析和處理問題,通過例題講解反過來加深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另外,各種各類練習也為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練習的方法很多:教師舉例時,啟發學生跟著練習;隨機請學生在黑板上做練習,其余學生討論;學生分組練習,歸納方法等等。

    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引導和訓練學生踏實認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學習。心理學認為:“培養良好的習慣就等于在塑造成功。”此話并不難理解,如同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好的習慣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難、培養自信。差的習慣讓人玩物喪志、不思進取。因此在課前課后都要注意教會和強調學生預習、復習、做作業、練習、反思總結等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要多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主地、合作地、研究性地學習。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長期堅持,養成習慣,就形成了良好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

      教育要創新,教師是關鍵。首先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面對新的課程改革,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教育要創新,需要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教師素質的提高,不是一般個人的修身養性,而要從職業特點和職業要求的角度出發,在自身實際的基礎上進行。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當前,教師素質的提高,尤其要注重于教育觀念的改變,教育能力加強,教育創新能力提高。教師的素養是搞好教學活動的前提,也是衡量教師是否勝任本職工作的基本條件,但是有一種思維定勢卻始終左右著教師水平的發展。也就是,多數人認為有本科學歷能當中職的理論教師,專科學歷就能當中職實習教師,但往往認識不到學歷達標是共性的東西,教學基本功更多的是個性的東西。所以,我們當教師的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不滿足工作上取得的現有成績,而是要告別昨天的思維方式。教師應該在自己的社會實踐和教育實踐中去發現自身的不足,也應該在自己的實踐中去鍛煉提高。教師素質的提高,對教育事業來說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對教師個人來說則是一個艱苦的歷程。

      在新課程改革中,必須具備嫻熟的課堂駕馭能力,既不能脫離教材,亦不能照本宣科,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果,注意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使學生接受完整的科學知識體系,使課堂“活”起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是每一位教師必須做到的。

      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問題情景和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的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做到終身學習的前提,就是要求學習者具備自己學習的能力。使獲得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學生才能立足于社會。

      要提高教學質量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相信各位同仁也在為提高教學的質量而默默地奉獻著,努力著。最后,我用21個字與大家共勉:簡簡單單授知識,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希望老師們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校取得更好的辦學聲譽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張利波:《在電工教學中怎樣實施素質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劉志平:《電工基礎》教材訪談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

    3、肖 敏:《中國職業技術教育》——談強化中職專業課技能訓練

    4、蘇 強:《談電工技術課程的實踐教學》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篤學明禮      精益求精

    重慶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

    — —

    學校創建于1952年,為建國后重慶第一所政府辦技工學校。2009年經重慶市政府批準建立“重慶機械技師學院”,是全市首批技師學院之一。

    聯系方式

    — —

    行政電話:023-62557157 023-62557013
    招生電話:023-62557016 023-62557052
    學校地址:重慶市巴南區龍洲灣新區濱江大道

    版權所有 重慶機械技師學院 重慶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
    Copyright ? 2018 allyum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備14001192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302000219號